让枫桥经验在子科滩扎根开花青海日报
2023/1/15 来源:不详民警向牧区群众宣讲扫黑除恶知识。
民警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
民警走访辖区群众。
布谷鸟调解室现场。
本报记者魏爽
辖区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上升,群众求助办事民警辗转奔波一次办好、群众发生矛盾民警苦口婆心劝说和解……如今,在兴海县子科滩镇一首平安和谐之曲正在高声奏响。
子科滩镇辖区总面积.4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40个自然社,全镇总人口为人,其中农牧户户人,城镇户人。年3月,子科滩派出所因“年-年”连续三年获得“人民群众满意服务窗口”被省公安厅授予二等功。
进入新时代,子科滩镇派出所紧紧围绕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结合实际,牢牢把握“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精髓,坚持“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理念,着力推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扎实深入开展,构建出“党建引领多元化解服务民生”的高原地域特色的社会基层治理模式,让辖区居民安全感和获得感切实增强,为当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从针锋相对到相互谅解,在子科滩镇派出所的“布谷鸟”调解室内经常上演着这样的“反转剧”。1月25日上午12时许,黄青村村警报警称:黄青村村民多科与拉华之间因放牧发生矛盾,双方向各自的亲属打电话,半小时后事发草场上聚集30余人。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劝离无关人员并展开耐心调解,最终在晚上9时许双方达成和解,握手言和,随后双方以藏族传统向对方敬献了哈达。
“派出所的同志是真有耐心,为我们这个事情跑了这么多趟,现在这个结果我们挺满意的。”辖区的居民韩某说。8月12日,韩某和妻子在家发生争执,其妻离家出走,韩某报警希望派出所民警能够调解一下夫妻二人之间存在的问题。子科滩派出所民警决定采用矛盾联动调处模式进行调解,积极联系韩某妻子的长辈,在韩某妻子的长辈的协助下,双方很快握手言和,并对生活中存在的分歧达成一致。
子科滩派出所积极创建新时代“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深入推进“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工作,采取“1名民警+1名辅警+1名村警+多名村组干部”的“1+1+1+N模式包片入户采集,历时三年,截至目前,信息采集覆盖率达到%,基础信息准确率达98%。
建立健全“1+3+N”联动工作机制,由社区民警牵头,统筹组织辅警、网格员、综治队员3支专职力量,发动物业、门卫“红袖套”等群防群治力量,在乡村发动村干部、民兵力量等共同开展基础防控工作,形成多员叠加的网格治理格局,积极推动治安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公调衔接机制,逐步实现人民调解员驻所全覆盖,公安力量、专门力量和社会力量紧密结合,并延伸进社区、村组、中小企业等,形成多元多极化解格局,着力构建以“民警+行政专门力量+社会各界力量”为核心的矛盾纠纷调处联动机制。
近年来,子科滩派出所充分发动群众,把资源、服务和管理下沉,搭建起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完善排查预警机制,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仅年目前为止,成功调处化解草山矛盾纠纷30余起,调解邻里、婚姻、家庭等其它矛盾余起,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
打造“平安子科滩”名片实现群防群治工作全覆盖
“你加群了吗?”成为子科滩派出所辖区居民新的见面问候语。12个警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