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科学用海科技兴海打造海洋强市海报新

2023/1/12 来源:不详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宋振铭威海报道

12月28日下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威海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威海海洋强市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坚持科学用海,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远遥浅海科技湾区、海洋生物产业引领区和海洋新经济先导区;推进深海、远海海洋开发,引导开发30米以深海域;提高海洋资源配置效率,推进海域开发利用布局优化,挂牌出让海域超过5万公顷,有效提高了海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高效性和透明性。

坚持科技兴海,搭建创新平台,引导11所驻威高校围绕威海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发展涉海学科,引进成立了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等新型创新组织,聘请13位院士专家成立了海洋发展院士(专家)顾问团;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与60多家涉海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了国家级海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组织;培育新兴产业,聚焦海洋生物和海洋高端装备产业,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增产值超过13%。

坚持产业强海,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持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海洋生物与健康产业集群全面发力,年产海产品多万吨,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聚力打造威海(荣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成为北方唯一的海洋生物科技产业专业化园区,海洋食品产业全国最大,金枪鱼、鱿鱼等单品精深加工能力亚洲最大;充分发挥渔业三产属性,促进“新六产”融合发展,海洋牧场、休闲渔业、冷链物流、内外贸交易平台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极。

坚持生态护海,在国内率先制定实施《海岸带保护条例》,加强系统保护,建设海洋与渔业保护区30多处,保护区数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加强整治修复,实施“蓝色海湾”海洋生态修复项目50个,修复岸线公里,建设人工鱼礁4万多亩,累计放流渔业苗种多亿单位,海蜇、对虾、梭子蟹等生物资源已形成稳定渔汛;推广“无废”模式,开展全国唯一的海洋特色“无废城市”试点,打造“无废”海洋;加快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速“海底草原”“海底森林”营造,在荣成东部海域修复大叶藻海草床亩,不仅每年吸引上万只大天鹅越冬,而且使濒临失传的胶东民居“海草房”焕发了生机,直接带动0多人就业,年增收入4.25亿元。

坚持开放活海,打造中韩跨境物流“黄金通道”,重点推进“四港联动”,与韩国仁川签署海港、空港“四港联动”合作协议,加速中韩货物、资金、技术、人员、数据等要素便捷化跨境流动,带动跨境电商、转口贸易等业务发展,对韩跨境电商出口占全国的60%;深化国际产能合作,鼓励涉海企业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成立6处省级海洋特色园区吸引国外资本和技术注入,加快境外5处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提高国际渔业竞争能力;打造国际合作平台,建立了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实体园区,先后举办了蓝碳国际论坛、世界海洋大会和世界海洋休闲产业博览会等高端展会,成功吸引东北亚海洋与渔业专门委员会落户威海。

“十三五”期间,威海市渔业捕捞由近海向远洋拓展,远洋渔船达艘功率数全国第一,海带、海参、鲍鱼、牡蛎等海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荣获了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休闲渔业之都”等荣誉称号。同时,威海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长成效显著,新培育上市企业1家、龙头企业7家、新增税收5.2亿元,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十强产业“雁阵型”产业集群,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服务海洋经济的专业化、特色化银行——蓝海银行,支持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注册会员家,完成现货贸易额8.09亿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