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县安多民俗村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脱贫

2022/5/31 来源:不详

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重要政务提供为民服务

新华网西宁7月7日电(杨红霞)户、人,这是今年4月入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新建的安多民俗文化村的居民人数。从山大沟深的牧区到基础设施完善的乡镇村落,安多民俗文化村见证了兴海县脱贫攻坚的重要一步。

图为安多民俗村。新华网杨红霞摄

干净的道路、丰富多彩的文化墙、整齐划一的新居,到处都是新生活的气息。“以前牧民们住的基本都是土坯房或者帐篷,现在是统一的砖瓦房,住宿环境明显改善。”兴海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拉华才让说到。不仅如此,村口处还盖起了几栋民族特色的小高楼作为商铺,本村村民使用第一年,租金全免。

图为民俗村的商铺。新华网杨红霞摄

记者们走进一户人家,藏族阿妈角毛太和她的两个小孙子热情邀请接待。作为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一家六口人去年底搬进了80平方米的小院。角毛太一家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元,收入来源主要靠放牧。年民俗村建成后,一家人搬进新居,孩子上学也更方便。“交通方便,平时可以外出打工,夏季到牧场放牧,国家还会给补贴。”说起这些,角毛太特别开心。

图为角毛太家。新华网杨红霞摄

据了解,安多民俗文化村是兴海县年开始实施的易地搬迁脱贫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公顷,投资近1亿元,结合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非遗文化传承中心、文化旅游等项目建设,集休闲旅游、牧业体验为一体,可解决兴海县子科滩镇、曲什安镇、唐乃亥乡、温泉乡和龙藏乡五个乡镇的户农牧民搬迁入住和后续产业发展。在住房、体育场、农家乐及民族传统手工艺店铺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突出藏族民俗风情,使传统民俗与现代资源结合、文化与旅游相融,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年10月,项目建设完工。

安多民俗文化村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当地牧民的居住环境,还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拉华才让介绍,针对贫困户设立的草管员职务,每人每月工资元。“自家草场可流转收取租金,包括商铺在内的集体产业还可进行分红。电商平台可将自产酸奶、酥油等远销到外地。”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体育活动中心。新华网杨红霞摄

收入增加,生活变好,人们的生活习惯、思观念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搬到这里后,村民自觉清扫自家门前门后、马路,还积极参与栽种绿色植物。”拉华才让自豪地说。

据了解,年底,兴海县识别建档贫困村23个,建档立卡人口户人。自年以来,兴海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聚焦,创新举措,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发展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和个体经济,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年,经省州验收和国家第三方评估,全县5个贫困村退出,户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年底的13.41%下降到年的10.9%。年实现18个贫困村退出,户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以下。

来源:新华网

end

(阳光政务)

投稿邮箱:xhygzw

.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