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康甘肃荒凉土地掘金记澎

2023/3/12 来源:不详

                            

▲9月2日,在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南川村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邵俊堂(右)和妻子在辣椒制种棚中劳作。

(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荒凉”土地掘金记

——甘肃旱作农业发展“变奏曲”

初秋时节,高峰乡牌坊村山头,成片甘蓝在黑色地膜上“绽放”。

45岁的曹斌背着背篓,在田间忙碌。一旁的妻子右手剜、左手放,不一会儿,就将背篓填满。背篓沉甸甸压在曹斌肩头,可他心里格外舒坦。“今年种了15亩地甘蓝,卖了一半就挣了8万多元。”曹斌说。

十年前,曹斌也务农。传统品种,粗放种植,干旱少雨,收成甚微,后来他外出务工,刚刚收支平衡。家中父母年迈,体弱多病,子女幼小,亟待照料,他一度对生活感到迷茫。

年左右,曹斌听闻家乡有人种植高原夏菜,收成还不错。于是,他决定返乡,尝试种甘蓝。四处求教,才知种菜需在铺膜、育苗、施肥及病虫害防治上下苦功,大有学问。几年下来,他越种越好,不仅脱了贫,每年收入还稳定在10万元左右。

▲9月2日,在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南川村,邵俊堂(右)和妻子骑自行车前往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定西市安定区高峰乡海拔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只有4.4摄氏度,高寒阴湿,而这里已成为安定区高原夏菜的新兴产地。“高海拔地区日照强、温差大、病虫害少,适宜种植高原夏菜。地膜种植还可有效实现保墒、保温。”乡长王玉国说。

甘肃干旱少雨,加上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衡,过去种地基本是靠天吃饭。“种一山,打一车,煮一锅,吃一顿”,是当地广种薄收的真实写照。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甘肃人在田间地头掀起了“地膜革命”。这一层薄薄的塑料,留住了土壤中的水分,极大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高峰乡也是因此受益。

▲这是年8月18日在酒泉市肃州区总寨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拍摄的高标准温室大棚(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曾是“吃救济粮大县”的定西市通渭县及白银市会宁县,随着一项名为“全膜双垄沟播”的地膜技术普及,玉米、马铃薯连年丰收,一跃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如果说以地膜为代表的“塑料革命”,让甘肃实现了粮食供需的紧平衡,那么以温室大棚为代表的“塑料革命”,则让甘肃许多贫困地区群众拔了“穷根”、换了“穷业”。

温室大棚并不鲜见,而在干旱贫困地区发展温室大棚种植,历史还不是太长。走进安定区鲁家沟镇,一座座温室大棚鳞次栉比,花卉、蔬菜、制种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伴随温室大棚出现的,是高效节水理念的运用。凡是有大棚的地方,基本都有滴灌。一些有滴灌的大棚,已经实现了水肥一体化。

▲8月27日,在定西市安定区高峰乡牌坊村,曹斌查看甘蓝长势。

(新华社记者李杰摄)

过去,南川村贫困户邵俊堂种粮食,往往是“下籽十升打一斗”,现在他承包4座大棚,进行茄子、西红柿及辣椒制种繁育,一年下来亩产也就几十公斤。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这几十公斤种子装不满一麻袋,但卖了将近4万元”,邵俊堂说,他们繁育的种子,由一家公司统一包销,远销海外。

更高端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也正在兴起。在酒泉市肃州区,“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茫茫戈壁滩上,一排排日光温室拔地而起,充满生机。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无害化绿色防控、物联网控制等现代设施农业技术让戈壁滩焕发新颜,火龙果、无花果、莲雾、台湾青枣等南方水果竟出现在戈壁滩上。

▲9月2日,在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南川村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邵俊堂在辣椒制种棚中劳作。

(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肃州区总寨镇总寨村的范立德,最早尝到了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甜头。年,在外务工的他,返乡开始戈壁蔬菜种植,第一年建起了五座温室大棚,棚均收入就破万元。“农业科技让戈壁也成了聚宝盆。”范立德不断学习管护技术,如今棚均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成为致富带头人。

现代设施农业让戈壁、沙漠也能结出果实。河西走廊上优质、充足的光热水土条件,在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中,熠熠生辉,粮食与蔬菜争地、生态与耕地争水的矛盾也得到缓解。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只要因地制宜,“观念革新+科技创新”也能让荒凉之地掘金,高寒地区、苦旱之地、沙漠戈壁也能成为花果山、米粮川和聚宝盆。

来源

新华社

相关链接

?端牢“中国饭碗”播种绿色小康

?党建引领筑牢小康路

?放下锄头却拨动命运的琴弦

?国家信息中心:用心用情志智双扶

?歌从“大庙”来——四川宜宾市南溪区小康生活侧记

?从“民生之盼”到“民生之变”——海南瞄准“痛点”发力建设幸福家园

?湖南沅陵:从“穷地”到“福地”从“安家”到“安心”

?四川:乡村振兴引“客”归全面小康添“生力军”

?“易”得日月换新天——湖南江华易地扶贫搬迁见闻

?一年一个样再现“锦绣太原城”

?江苏金湖:用“三农”筑牢决胜全面小康压舱石

?辽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剪影:从“辽宁蓝”到“花果山”

?原地搬新家上海城市更新里的“幸福味道”

?让“荒山”变“青山”让“青山”变“金山银山”

?内蒙古呼和浩特:精准扶贫直击难点贫困乡村华丽蜕变

?浙江衢州:“飞鸡”飞出致富路“花海”开出幸福花

?我们要当新型农民做生态达人!

?四川眉山东坡区:拔“穷根”过上好日子挪“穷窝”住上好房子

?山水田园里趟出“幸福路”

?本“家庭档案”记录小康生活印迹

?青海兴海县:易地搬迁起新村小康路上不落人

?“梯田之乡”甘肃庄浪县的“三级跳”

原标题:《甘肃“荒凉”土地掘金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