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事业新提升,社会治理新局面青海

2023/3/4 来源:不详

皮肤科医生白癜风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doctor/347381/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曹有山

近年来,兴海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展现新颜值,“四地”建设取得新成效,民生事业得到新提升,社会治理呈现新局面,全县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生态环境展现新颜值

兴海县全境地处国家三江源生态核心保护区地带,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区、 河的重要产流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近年来,全县上下始终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作出兴海贡献。通过积极组织召开《兴海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动员大会,并制定 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及时印发《兴海县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兴海县县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已完成 河流域生态环境全方位“体检”中发现问题整改10项,并扎实开展例行督察转办案件办理工作,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生态治理交出优异“成绩单”。

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天更蓝。加大县域重点大气排污企业日常监管,建立“一厂一档”,定期开展监督性监测工作,确保各排污企业达标排放。及时督促县发改、县住建及县市监局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定期开展以治理扬尘、油烟污染防治、油气回收等问题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截至4月底,兴海县有效监测天数天,优良天数天,空气优良率达98.3%。打好碧水保卫战,确保水更清。为确保疫情期间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排放,防止污水处理不当造成二次污染,多频次深入县城及河卡污水处理厂进行指导,督促企业定期进行全面消 ,确保出水水质达标,防止病 通过污水、污泥二次传播。目前, 河、大河坝河、曲什安河等主要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以上,县城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打好净土保卫战,保障土更净。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重点企业名录,及时督促2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控制有 有害物质排放,主动报告排放情况,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范土壤污染风险发生。年,兴海县有效监测天数天,优良天数天,空气优良率达98.3%,已全面完成州级下达任务。经监测数据表明,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明显改善。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护机制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提升,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生态绿色成为兴海最亮丽的名片。

产业“四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兴海县立足当地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步伐。

近年来,全县上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在把握大势中开拓进取,在应对挑战中勇毅前行,在狠抓落实中担当作为,以绿色产业建设推动兴海高质量发展成为普遍共识。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方面,坚持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兴海县在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方面,从兴海全境地处国家三江源生态核心保护区地带,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区、 河的重要产流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充分发挥高原型牦牛、藏羊种畜场自身优势,投资万元加大全县良种选育力度,着力提高种畜辐射数量,牦牛头,藏羊只,引进优良优良种畜牦牛头,藏羊只。期间,重点打造11个高原型牦牛养殖合作社和18个藏羊养殖合作社,进一步优化调整畜群结构,淘汰杂花色品种,提高良种化率达80%以上。同时,为大力加强奶产业发展,建立以子科滩镇为总站,河卡镇、中铁乡、龙藏乡、温泉乡4个乡镇为分站的牦牛奶配送中心,投入资金.03万元,购置牛奶运输车9辆及奶罐用具等设备,并与全县户牧户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了“ 府+企业+牧户”的良性发展模式,为实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开辟了新路径。

在打造文旅产业方面,以生态为底色,以文化为灵 ,大力发展生态游,扎实推进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加快“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要素升级,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强化旅游策划包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扎实推进重大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建设,温泉乡吐蕃古道景区、子科滩镇切卜藏村牧家乐等民俗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已经逐步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新的经济长点。

民生事业得到新提升

近年来,兴海县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着力补短板、惠民生,统筹解决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托育、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攀升。

兴海县不断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全县通讯盲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大网覆盖率达到89.47%,实现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城镇及农村供水覆盖率达%。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及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1.13%。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实现劳务输出10万人次,年人均增收元以上;蔬菜温室大棚、面粉厂等一大批特色产业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扶贫产业园、乡村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工程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贫困群众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切实增强了群众的“造血”能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7.0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18%,控辍保学工作走在全省牧区前列。建成了海南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县域教育体系。医疗卫生稳步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县地方病、传染病筛查率达到%,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3%,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3个,县乡村三级整体医疗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救灾救济、住房等民生保障安全网不断牢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8%以上,累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文化惠民不断深入。大力实施农牧家及寺庙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拥有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项,代表性传承人27名,完成 非遗项目“青海藏族唱经调”录音编辑整理工作,群众性文化展示暨技能培训中心成为农牧民群众“文化打工”增收的主阵地,同时将创建活动与传统节庆活动巧妙结合,使各类文娱活动成为润物无声的大课堂。

社会治理呈现新局面

自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得到了省州创建办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族群众的一致认可,年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年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年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同时,以平安联创、工作联动、问题联治为切入点,自治、法治、德治为手段,突出进城农牧民服务管理、突出社会治安管理、突出社会风险防控为工作重点,具有时代特征、县域特点、兴海特色的“三联三治三突出”基层社会治理兴海模式,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见实效。

(来源:兴海县委宣传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