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青海建设青海日报

2023/7/9 来源:不详

兴海县曲什安九曲黄河。本报记者洪玉杰摄

塔拉滩上建起的光热发电。

赶着牛羊奔小康。

海南生态大写意。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青海,是“三江之源”“地球第三极”,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区域内发育和保持着的世界上原始大面积高寒生态系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在全国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和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华水塔”,追溯江河奔流的脚印,从山河小溪、涓涓细流的三江源头到巨浪滔天、奔流入海的富庶河口,河流的物理长度或许变化不大,但从时间线、空间轴上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尤其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从提出“生态立省”到“一优两高”战略的实施,我们看到的是多年来,青海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定力,也是青海多万各族儿女践行生态报国的具体行动。

生态优先,全面凝聚绿色发展共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这些年来,青海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体现了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

千山堆绣、百川织锦的青海有着名列世界第三、第五和第七大河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从冰川飞流而下,从大地奔涌而出,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长江、黄河、澜沧江出省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5%。

近年来,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以生态功能提升、资源节约提效、环境治理提质、国土绿化提速、生态制度构建五大行动为载体,关于生态保护一张蓝图绘到底。

“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资产评估”项目成果显示,全省生态资产总价值为18.39万亿元,其中,三江源区生态资产价值12.66万亿元,占68.9%。

从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相继启动,到国家公园示范省拉开序幕,青海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肩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使命,全力以赴推进中国首个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积极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世界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作出“青海贡献”。

年8月19日,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为主题的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召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发布首份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举办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并形成《西宁共识》。

从体制机制创新到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子正在铺就,从着力理顺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正在理顺切实解决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从推进“双体制”试点到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努力实现自然生态单元和人类社会管理单元的协同、自然生态承载力和人类发展生产力的协同,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世界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作出贡献。

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世界潮流,也是我们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

伴随着在全国率先制定《关于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取消对三江源主要地区GDP考核,确定11项生态补偿政策,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稳步推进……探索因地制宜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又摆在了发展“考题”中,青海也在积极作为。

加快建设国家公园、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民族团结进步、高原美丽城镇“五个示范省”,其中,在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方面,积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清洁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87%,截至年12月初,我省清洁能源发电量达亿千瓦时,已成为全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集中式光伏发电量最大的省份。

在满足本省高质量用电的同时,实施大规模外送。世界首条专门输送清洁能源的青海—河南±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通电运行,有力推动青海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建设和大规模外送,提高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整体外送消纳水平,可以说,清洁能源实践不仅推动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向全国乃至世界的能源转型提供了“青海方案”。

而年5月7日,全国首个全清洁能源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的打造,不仅建成了先进绿色的数字灾备、存储中心,大数据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也是创新提档升级绿色发展方式,坚定不移走好具有青海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青海智慧”。

同时,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方面,我省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7.6万公顷(万亩),化肥农药用量分别减少24.4%、21.3%。在加快推进以生态、循环、数字和平台“四种经济形态”为导向的结构转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构建锂电、光伏等12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0%。

在打造紧跟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路子中,青海迈出了积极推动高清洁、高载能、高质量“三高”新型绿色算力产业的发展的铿锵步伐。

改善环境质量,人人共享绿色福祉

青海因海拔高、气候寒冷等天然因素,孕育了一系列无法复制、修复的高寒植被,进而养育了众多珍稀野生动物,所以青海要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绿色发展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把我们的镜头拉高放远在“万里长江第一县”的治多嘎嘉洛草原上,“我是民兵,更是尽职尽责的生态管护员。”牧民加洛才仁独特地自我介绍道。

自年从部队复员后便当了民兵,加洛才仁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每月1元的报酬,草原上的山山水水,野生动物,任何一件事都和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将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的嘱托,在青海涉藏地区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努力走出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群众富裕的生态小康之路,创新将“民兵+”纳入政府应急管理和经济发展体系,让民兵成为生态环境管护队的一分子。

而根据国家公园园区内实际牧户数量,共计名生态管护员实现公益岗位“一户一岗”全覆盖,并且积极探索建立以“村两委+”为基础的社区参与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双向切实增强了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力量,促进生态环保理念生于心、践于行。

从成为全国第一个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总设计图”的省份,到印发《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占全省总面积的89.82%,青海“半壁江山”纳入三江源保护区;从试行青海省第一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立法《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到率先在全国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形成了“1+N”国家公园政策制度体系,生态保护既是立足青海的基本省情和独特生态环境必然要求,也是我省历来遵循的发展之要。

可以说,不管以何种方式解读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早已深深扎根在每个人心里,用农牧民群众朴实的话语表达,那就是生态就是民生,雪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良好的生态已然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作者:洪玉杰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5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