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南通地区高温概况
2023/1/6 来源:不详白癜风病友QQ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9.html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程太和
我国气象上,气温在35℃以上时,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时,即可称作高温热浪天气。
根据《南通市志》《如皋县志》《海安县志》《掘港镇志》等地方文史资料记载,近百年来南通地区通常每七八年或十来年就有一次高温热浪天气。
民国3年(年)夏秋,亢旱,高温,田禾枯萎。
民国13年(年)夏旱,高温,全年降水量.7毫米。
民国18年(年)夏,高温,全年降水量.8毫米。
民国23年(年),大旱,夏酷热,35℃以上高温日数达42天,40℃以上高温天气4天,7月12日极端最高气温42.2℃。城区居民半夜排队取井水。农村不少河床干涸见底,田禾失收。年,与南通一江之隔的上海,由于大都市的“热岛”效应,更是热浪滚滚,据上海《申报》及《字林西报》(英文报纸)等纸媒报道,上海有精确的气温记录,是年开始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超过35℃的盛夏天数不胜数,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要数年。当年从6月1日入夏到9月中旬为止,7月和8月的平均温度分别为36.1℃和35.7℃,高于35℃的高温天多达55天,高于37℃的,也有34天。
民国31年(年)夏秋,干旱,高温,农民推车从河底行走,水田裂缝,庄稼失收。
年,从6月初至8月初,连续60多天久旱不雨,高温,河沟干涸。当年,海安县受旱面积76万多亩,秧苗枯死18.3万亩。
年夏秋,久旱不雨,连续高温,河床见底。如皋县农业减产3~5成的25.05万亩,减产5成以上的19.68万亩。总计44.7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2.37%。灾民32.89万人。海安县河南、河东地区条支河、沟、塘干涸,有66万多亩旱田作物受旱,夏玉米卷叶,棉花垂萎,万余亩水田缺水龟裂,水稻枯死。
年夏,酷热,大旱。海安县7月1日至8月10日,全县40多天基本无雨,由于高温炎热,加之蒸发量大,河东、河南地区旱作物40厘米深土层的土壤含水率一般在10%以下,严重的仅有3%~4%。全县有46万亩农田受旱,抗旱又无水源,有的地方吃水都发生困难。如皋县7~9月旱象严重,总雨量仅.7毫米,仅为常年同期雨量的53%。
年,旱,夏酷热,南通全年降水量.2毫米。
年,大旱,夏酷热,南通全年降水量.3毫米。海安县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连续两个月未下透雨,形成春旱接夏旱,伏旱连秋旱的特大干旱。部分地区群众生活用水亦发生困难,河东北凌地区由于干旱造成咸水危害,面积达20多万亩,由于严重高温干旱,加之虫害影响,全县玉米、棉花及水稻普遍受旱,其中20万亩稻田严重脱水,30多万亩玉米严重减产,近32万亩棉田受旱,其中7万亩严重干旱造成萎蔫早衰,7万亩晚秋作物严重减产。对年的酷热大旱,笔者很有印象,当年我在海安李堡区丁所中学上学,7月中旬期末考试,考试前两天自由复习,大家在教室里感到十分闷热,有的就跑到丁所木头大桥下念书,边念书边享受河风带来的风凉,还有的跑到丁所轮船站复习,因轮船站候船室的窗户较大,且有两个大门,一个面朝河边,一个面朝公路,在轮船站的候船室复习,可享受穿堂风带来的凉快。
年夏,酷热。
年夏秋,酷热。
进入新世纪,海安县(市)最长连续高温日数15天,出现在年和年。年最多高温日数39天,出现在年;极端最高气温39.9℃,出现在年。如皋、如东连续高温情况整体上与海安差不多。
从近百年南通地区高温概况可看出,连续高温天气对水电供应、交通运输、农业生产、食品安全、户外作业、环境质量、传染病防治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