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感谢为国守边的你

2022/11/15 来源:不详

刘军连医生北京中科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375234.html

在边境一线

守护边境的队伍里

有一群特殊的“国门卫士”

他们中有的是人民警察

有的是退役军人

有的是普通党员

还有的是抵边村寨的群众……

为了打一场疫情不退我不退的持久战

为了打一场百万边民齐上阵的人民战争

为了管住边境、守好国门

他们冲在一线无怨无悔

,感谢为国守边的你

一段国境线三代守边人

马关县金厂镇有这样一个家庭,从年到如今,三代人肩负起守边员的职责。

地处马关县金厂镇中越边境的罗家坪大山,海拔米,山高坡陡,谷深林密。熊光泽家所在的罗家坪村就在罗家坪大山下,距边境线仅1公里,是一个苗族村寨。70多年来,熊光泽一家三代守边员的巡逻足迹,遍布罗家坪村每一块界碑、每一个山口、每一道河沟……

熊光泽说:“每一块界碑就是我们的‘传家宝’,每一代人都要负责看好。”70多年里,有多少艰难险困、酷暑风霜很难一一说清;三代人有多少感人的故事,很难件件叙述。传承的路上,熊光泽一家人肩挑家国大义,把守土卫国的使命融入血脉中。

“我们生在边境,长在边境,必须要为国守好边!”

牛棚村是富宁县田蓬镇边境线上的一个寨子,地处边境,与越南同文县隔河相望。罗绍里是牛棚村的村小组组长,作为一个生长在中国边境线上的普通老百姓,在他看来,守住了边境线就是守住了家乡,为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罗绍里主动参加强边固防民兵队,在界碑卡点守边护边,每天往马鞍山方向巡逻至界碑,再往方向巡逻至飚水涯电站,每天翻山越岭往返巡逻,风雨无阻。尽管值守生活单调、枯燥,但他依然坚定地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要守好我们中国这个边境一线,再辛苦再累,都会坚持做下去。”

“在边境线上放牛、守牛,就是巡逻!”

除了24小时不间断巡逻的“哨兵”,在边境线上,还有一些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情报搜集员”。他们不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只是一个个放牛的普通老百姓。牛棚村致富带头人罗金福就是其中一位“情报搜集员”,作为田蓬镇龙哈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罗金福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如今,牛棚村家家户户养牛,实现了留得住人、致富增收,不仅做到了产业发展“牛”,更做到了强边固防“牛”。每天,牛儿在边境线上吃草,村民们就在一旁走动巡逻,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能立即报告。

“请祖国放心,强边固防有我!”

陈祖能是广南县黑支果乡阿章村村民,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年12月25日,为响应广南县武装部号召,陈祖能义无反顾背上行囊,担任广南县应急分队6班班长,带领6名民兵到富宁县田蓬镇田蓬村卡点执勤。每天,他的职责就是检查过往车辆,开展疫情防控,巡逻巡查工作,防止越南人偷渡、走私。为了守好边境群众的健康防线,为边境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尽管远离家乡,思念亲人,但他说,只要是为了守卫国家,不管在哪,浑身都充满力量。

“扎根边疆,心向中央,镇守边关,视死如归”

强边固防战役打响以来,文山州向边境村(社区)派出名强边固防工作队员,为筑牢强边固防“钢铁长城”扎下“钢钉”,来自文山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赵龙就是其中一“颗”。自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因为喜欢农村,在文山州脱贫攻坚战中,赵龙主动前往富宁县洞波乡开展了为期4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圆满完成后,得知强边固防任务有需要,赵龙怀揣着热情与理想,又毅然决然来到中越边境,把自己“钉”在一线,担任富宁县田蓬镇龙哈村委会强边固防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起初,家人对他的决定十分不解,但没过多久,家人也被赵龙的至诚之心所打动。如今,在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赵龙在边境开展工作更有劲儿了!

“请文山州人民放心,我们一定守好国门!”

李骏是来自文山州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是文山州委派驻富宁县田蓬村强边固防工作队的第一书记,目前的工作职责主要就是守好国门,巡逻防控好每一寸边境线,劝返想要来中国赶集、驮货的越南人。他所负责的执勤卡点位于田蓬村的海拔最低点,这里白天气温常常飙升至40℃,夜晚又饱受蚊虫的侵袭不得安宁。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每一位执勤人员都毫无怨言,巡逻任务不敢有一丝马虎。

她们是边境线上的“娘子军”

在麻栗坡县麻栗镇茨竹坝村委会17.7公里的边境线上,有这样一群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强边固防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她们就是今年6月成立的“强边固防女子护卫队”。护卫队发展至今已有59名队员,她们分别来自茨竹坝村委会的29个村寨。在滂沱大雨后的泞泥陡坡,仍迈着坚定的步伐;在雨后炎炎烈日的高温中,把汗水挥洒在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她们在巡边、在配送物资,在每个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

他们是中越边境的“守桥人”

马关县小坝子镇小白河卡点海拔只有米,夏天气温时常保持在四十度以上,是距离乡镇最偏远的边境卡点之一。曾经小坝子镇开通边贸互市,增加边境群众的收入,多年的政策让两国人民养成了在边境定期赶集的习惯。疫情暴发后,仍有部分越南边境群众前来赶集。小白河卡点的位置就扼守在中越边境的咽喉要地,是非法入境人员以及车辆的唯一陆上通道。有些河段水位较浅,为了防止越南人从水上偷渡入境,值守人员甘当“守桥人”,不论白天黑夜、雨打风吹,日复一日地守护着一座桥,坚决扼制疫情跨境传播。

“你在强边固防,我向你奔赴而来....”

在麻栗坡边境线上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陶军是麻栗坡猛硐边境派出所民警,年初与妻子何芳在湖南结婚后便回到猛硐工作。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打击三非、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辖区稳定安全、设立疫情防控点24小时值守……边境民警工作量倍增,陶军甚至在妻子怀孕期间到生产时都没能回湖南老家看望。而远在湖南的妻子何芳思念丈夫,当过兵的她深知戍守祖国边疆是丈夫的使命,便毅然舍弃城市生活,带着一岁半的儿子跨越一千多公里,随丈夫戍守边疆……

守边夫妻情洒南疆

年4月,文山州全面打响强边固防战役,一大批工作队奔赴边疆,文山州退役军人童富威就是其中一员,他被选派到麻栗坡县茨竹坝村担任强边固防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他的妻子吴丹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得知丈夫要到边境抵边行政村工作时,毅然放弃了文山州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的工作,跟随爱人来到边境一线,与爱人并肩战斗,甘当一名守边人。一直以来,他们共同抗疫、守卡、巡逻,坚守在茨竹坝辖区边境线上,成为强边固防工作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既然做了物资保障工作,我就要做好。”

在疫情防控工作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岗位平凡却无比重要。夏天会是麻栗坡县八布乡政府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奋战在物资和生活保障一线。为了保障卡点值守人员有物资、有饭吃,她每天起早贪黑,花费几个小时将物资进行分配、点数、打包和标记再送往各个卡点。不管是一个鸡蛋、一个口罩还是一颗螺丝钉,只要一线需要,夏大姐就马不停蹄地给他们找、给他们送,确保有需必足。在夏天会这个“好管家”的物资保障下,八布乡各疫情防控卡点的一线人员们不仅生活条件越来越规范,同时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走上边境线给了我保家卫国的机会!”

“我从小就想当兵,一身戎装报效祖国。但因为自己的原因,我没能实现参军梦。”这是90后小伙吴红港的一大遗憾。疫情暴发后,文山州边境三县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吴红港第一时间报名成为支援民兵。经过培训后,吴红港终于穿上了憧憬已久的“迷彩绿”,从砚山背上行囊走向中越边境一线,成为了麻栗坡县八布乡坝拉疫情防控卡点年龄最小的“国门卫士”。每天,他都要对过往的车辆、人员进行检查、扫码登记,有时候一站就是一整天。不当值时,吴红港总会爬上山头看着一座座大山,那是他义无反顾、以一腔热血来守护的国土。这样的他,又何尝不是一名铁骨铮铮、保家卫国的“中国军人”呢?

在中越边境线上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有的只是一片守好国门的赤子之心!,谢谢你矢志不渝为国守边,谢谢你守护万家灯火新闻-

本台记者:满鑫项兰星

编辑:刘虹肖琦

制作:冯鹤

责任编辑:张淑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3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