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身向脱贫那畔行金台资讯

2022/10/31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0522/86368.html

共和县廿地乡切扎村易地扶贫搬迁点内,村民开了一家小卖部,过上了幸福生活。

孩童在共和县廿地乡切扎村易地扶贫搬迁点内玩耍。青海日报记者栾雨嘉摄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对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而言,今年是取得脱贫硕果累累的一年,更是向人民群众交上满意答卷的一年。

年,海南州全面完成了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7个贫困村退出任务;今年4月20日,共和县、贵德县实现脱贫摘帽,这意味着海南州绝对贫困“清零”目标基本实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山一程,水一程,海南,身向脱贫那畔行。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海南州举全州之力,通过光伏扶贫、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形式帮助群众摆脱贫困。光伏扶贫,让贫困群众领略阳光之地有温暖;易地搬迁,让贫困群众感受心安之地是故乡;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在奋进中圆梦小康;教育脱贫,让贫困群众心怀梦想向远方……

贫困,在阳光之下驱散

在共和县光伏产业园内,整整齐齐排列着的光伏板舒展身姿、敞开“怀抱”,承接灿烂阳光的同时也为海南州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年12月31日,总投资3.43亿元的海南州50.5MW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年平均发电量万千瓦时,年平均收益达到多万元。此项目属于海南州“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扶持带动全州五县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共户贫困户,通过光伏扶贫,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海南州扶贫开发局综合科科长翟志康说,今后将根据实际收益,严格按照收益分配管理指导意见,向全州个贫困村每村分配资金30万元。其中,收益的60%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剩余的40%将为村民提供管理服务类、政策宣传类、脱贫互助类三大类公益性岗位,并通过工资的形式发放给村民。

光伏扶贫项目是目前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共和县塔拉滩则具有地势平坦、光照资源丰富等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共和县光伏产业园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光伏产业集中区之一,基础条件完备,管理运营科学有序,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具有较大优势。开展光伏扶贫,既符合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战略又符合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可以说,海南州立足当地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脱贫道路。

日子,在心安之处重生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海南州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搬迁安置户人,其中建档立卡户户人。目前,全州已完成总工程量的%,入住率达%。通过帮助搬迁群众发展产业、创业就业,从根本上拓宽了他们的致富渠道,解决了搬迁群众的稳定脱贫问题。

我们知道,易地扶贫搬迁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而搬出后,“稳得住、能致富”则是一项关乎搬迁群众冷暖的民生工程,也是能够让他们搬有所得、心有归属的根本。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进务工稳增收,是对“稳得住、能致富”的有力回答。在共和县切吉乡莫合村,原先户位村民居住在离乡政府4公里处,那时村里缺自来水、缺电,交通不便,人均只有0.2公顷薄田。年9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后,村民们搬到了乡政府所在地住上了新房,凭借地理优势,他们就医、上学、务工都很方便。在发展后续产业上,莫合村通过发展村办企业、“马路经济”以及修建扶贫产业园等方式做好了易地搬迁的后半篇文章。莫合村的搬迁成功,就在于能够充分依靠产业就业的带动作用,让搬迁群众与致富“牵手”。

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发挥产业推动作用也需因地制宜。兴海县投资.4万元,在河卡镇五一村、中铁乡杜宗村购置商铺以及挖掘机、工程车等农机,让户名搬迁群众以自主经营的方式参与生产,增加收入;贵南县在组织搬迁村群众参加技能培训的同时,将塔秀乡贡哇村和达隆村的户名搬迁群众纳入专业合作社,通过黑藏羊、母犏牛养殖项目拓宽增收渠道。只有将本地优势和群众意愿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让发展有声有色,让群众致富奔小康。

园区,在奋进之中圆梦

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的陈振华义无反顾回到家乡贵德县,让“小蜜蜂”托起扶贫“大产业”。“现在我们公司带动了贵德县常牧镇上岗查村、都秀村、拉德村等附近村庄的六十多户农户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让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到蜜蜂饲养、蜂蜜加工等环节。”陈振华说。

为了更好地打开销路、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在海南州扶贫开发局的牵线搭桥下,陈振华的蜂蜜也如愿入驻到了海南州扶贫产业园。

自年8月海南州扶贫产业园建立以来,产业园入驻52家企业,海南州5县扶贫产品展示馆共展出特色产品余件。海南州扶贫开发局综合科科长翟志康说:“产业园采取电商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的新路子,经过一年多的运营,销售总额达万元,利润.7万元。扶贫产业园辐射带动全州个行政村,其中包括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就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为63人,带动全州户农牧户发展产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户。”

其实,海南州扶贫产业园是一个奋进且带着贫困群众梦想的园区,“电商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的模式赋予这座园区带动当地脱贫的力量与底气。通过电商扶贫、消费扶贫,可以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足不出户购买到海南特产,这拓宽了海南州五县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品牌知名度,有利于扩大销量;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可以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花朵,在梦想之地灿烂

常牧镇都秀村村民兰本加因病致贫,家住距离贵德县城约60公里的草山上。由于他和妻子没念过书,不会说汉语,到市区看病的时候与医生沟通交流感到很吃力,每次下山看病都要请一个懂汉语的翻译。加之以前兰本加为妻子的病情忙碌奔波,家中的大部分开支也都是为妻子看病,以致自己的大女儿8岁才上小学。兰本加感觉对不住孩子,心中怀有一份对孩子的歉疚,他觉得孩子不能继续吃没文化的亏,因此,他将小儿子送到镇上的民族寄宿制小学。

常牧镇民族寄宿制小学孔占慧老师介绍,为了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解决偏远农牧区上学难问题,在贵德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与关爱下,年,原来常牧镇的上岗查寄宿制学校、下岗查寄宿制学校等20所乡村学校整体撤并为现在的常牧镇民族寄宿制小学。家长不用每天接送孩子,可以抽出时间外出务工挣钱。集中办学也整合了配套设备、教师等优势资源,牧区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

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教育扶贫改写贫困家庭的命运,海南州通过落实各类扶贫资金,将万元扶贫资金投入培训教育项目,组织有培训意愿的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了“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为名贫困学生发放教育补助资金万元;完善奖、免、助、贷、补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政策,免除中职就读贫困生学杂费,全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2%。

教育对脱贫地区意义重大。正如孔占慧所说,现在孩子们的梦想不再是放羊、盖房,他们有的想当工程师,有的想当科学家……教育,让他们有了更多人生选择。通过教育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进而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在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或很少受教育,生产能力和自身素质的低下是他们贫困的缘由,因此,让他们接受教育,向他们传授知识和技术,提高其劳动技能、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尤为关键;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扶贫,更要给予这些处于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精神上的寄托。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花推动另一朵花,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更多的见识与梦想就如同一粒粒美好的希望之种,能够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出花朵,对抗贫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