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年前,隋炀帝举办丝绸之路世博会

2022/10/16 来源:不详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www.bdfyy999.com/

公元年6月,祁连山北麓的焉支山前芳草篓萎,鲜花盛放,旌旗招展,高大华丽的“行宫”设置于大草滩上,文武百官罗列帐前,三军将士散布山野,西域诸国使者、商贾披金戴玉纷至沓来,沿途数十里,张掖郡、武威郡的百姓穿着一新,敲锣打鼓,夹道相迎。吉时一到,焚香奏乐,大隋天子隋炀帝在万众欢呼中登上高台,接受高昌王鞠(音:qu)伯雅及伊吾吐屯设及西域27国使者的参拜。

诸国使者一一呈上精美贡品,炀帝赐于他们丝绸、玉器。之后,大帐内设宴款待外国使者。大帐前,诸国艺人同台献艺,场外开市,熙熙攘攘。诸国商旅从西域带来的玉石、马匹、珠宝、香料,本地商人的丝绸、漆器、药材、青铜器、瓷器、粮食、马匹等陈列道边,自由贸易。一场声势浩大的盛会,就这样浓墨重彩地载入中国历史。

这就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万国博览会”,相当于今天的“世博会”。

隋炀帝举办“万国博览会”,展示了中国的富强和开放胸襟,开启了政府主导下的中西贸易先河,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场盛会的成功举办,与裴矩的筹划和组织密不可分。

隋朝初期,由于政府采取了一些休养生息的措施,地处西北的张掖也同样受益,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财富增加,贸易繁荣,“西域诸番,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当时的张掖是一个多民族集聚区,有汉族,也有突厥、吐谷浑等民族,还有西域的粟特人、波斯人,都在张掖直接进行贸易,张掖几乎是一座国际性贸易城市。隋炀帝即位时,非常重视张掖在丝路贸易中的重要作用,派吏部侍郎裴矩前往张掖“监胡商互市”,裴矩儿乎充当了隋炀帝经营西域的特使角色。

裴矩,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出身世家,原名世矩(后为避唐太宗讳而去世字),精通朝典礼仪规矩,擅谋划和外交。史载:“为政勤奋,日夜操劳,研度经史记略,取其所长,从中问究良策”,为隋唐两朝帝王所倚重。

裴矩到张掖主持互市,主要任务是“引致西蕃”,进行招商活动。为了吸引西域诸国前来中国贸易,他频繁奔波于张掖、武威和敦煌等地,对战争中废弃的驿站做了重新恢复和设置。隋时的驿站既承担传递公文的职能,又为使者、商旅提供食宿。裴矩新置驿站,更主要的是为西域使者客商往来提供住宿便利。史料记载,西域诸国商人经张掖到长安时,沿途各地驿站都为他们无偿提供食宿,各地支出大增。为吸引西域诸国,裴矩采取降低关税甚至免除税款,“啖(音:dan)以厚利,导使入朝”,也就相当于今天各地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一样,鼓励西域商人与政府直接贸易。同时,派遣使者到高昌、伊吾等国,介绍中国贸易政策和发展前景,“以厚利,令其转相讽谕”,也就是以巨大的商业利益为条件,说服他们来张掖贸易,不断扩大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影响。其效果也非常突出,“每岁委输巨亿万计,诸蕃慑惧,朝贡相续。”从这些方面看,裴矩绝对是一个招商引资的能手,也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

其实,在隋初,裴矩的外交才能就已经得以展示。隋文帝时,西北的突厥强盛,突厥国主都蓝可汗的妻子大义公主(北周赵王宇文招之女,都蓝可汗的后母)常常心怀不平,文帝听到后担心大义公主煽动都蓝可汗入侵。裴矩便请求出使突厥,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他到突厥后,设计劝说突厥国主都蓝可汗处死大义公主,使都蓝可汗与突厥的另一部落突利可汗发生矛盾,分裂为东、西两部,严重削弱了突厥实力,消除了对隋王朝的最大威胁。

裴矩在主持互市的同时,还做了一件投隋炀帝所好的大事:编撰《西域图记》。

他利用与外国使者、商客接近的便利条件,倾心结交西域各国的官吏、使者、商人,了解西域诸国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物产、服饰、礼仪等,搜集各国相关的图书资料,又将西域使者和商人“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容止,即丹青模写”。然后将所记、所画汇集成《西域图记》三卷,呈报给了隋炀帝。“帝大悦,赐物五百段,每日引矩至御坐,亲问西方之事。”

《西域图记》已经失传,在《隋书·裴矩传》和《北史·裴矩传》中能看到其“序言”。通过序言,仍可大致了解当时通西域的释道及裴矩经营张掖互市的战略。

在序言中,裴矩记述了西域与中原王朝的历史源渊,陈述了各民族或部落的兴亡更替,指出自汉以来,“开拓河右,始称名号者,有三十六国,其后分乃五十五王。”而后,由于兼并诛讨、故邦今号、部民交错、封疆移改等原30余国仅存十国。“自余沦没,据见闻和调查,绘制了44国的地图些国家的地理山川和物产等。扫地俱尽,空有丘墟,不可记识。”裴矩根,列举了各国的政权,且图文并茂。

裴矩特别记述了丝绸之路通向西域的三条驿道,即北道、中道和南道,都“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其中道从高昌、焉看、龟兹、疏勒、度葱岭,又经钹汗、苏对沙那国、康国....这个记述十分详尽,是对丝绸之路通道最系统的记载之一,也是后世所绘古丝绸之路交通地图的依据。假如《西域图记》没有失传,应该是中国最早的西域地图。

同时,裴矩还分析了西域的形势,提出了经营西域的方略。他认为西域诸国愿意结交中国,“商人密送诚款,引领翘首,愿为臣妾。”只是由于突厥和吐谷浑的阻挠,“故朝贡不通”。因此,要经营西域,必须“泽及普天,服而抚之,务存安辑”,“皇华遣使,弗动兵车,诸蕃即从,浑、厥可灭”。

隋炀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将“通西域、四夷经略”的重任都委托给了他,委任他为黄门侍郎再次前往张掖。

裴矩第二次到张掖后,依然以联络西蕃各国、与西域通商通好为主要任务,先后出使十多个国家。为做好隋炀帝西巡的准备,派使者游说高昌王、伊吾王及西域诸国,让这些国家派使者团来张掖拜谒。等炀帝抵达张掖,27国使臣已经恭列道边迎接,“万国博览会”如期举行。

此后,根据裴矩献策,隋炀帝打败吐谷浑,促使西突厥归顺,设置西海(今青海省共和县境内)、河源(今青海省兴海县东南)鄯善(今新疆若羌县)、且末(今新疆且末县)四郡,进一步促成了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9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