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民生不断刷新全省各族群众幸福指数
2022/8/26 来源:不详北京医院治痤疮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6013804347065&wfr=spider&for=pc
赴化隆回族自治县开展送医送药专项扶贫活动。本报记者陈晨摄
入冬时节更知春意暖。
家住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树湾村77岁的祁德莲老人,赶上了养老服务体系快速建设的步伐。祁德莲老人的老伴走得早,儿女常年在外打工,她一个人留守在家,“看着是个家,其实像旅馆。吃饭能凑合就凑合,几乎顿顿喝开水吃馍馍。”祁德莲说,村子大,住得也分散,“没个说话的人,一天心里发慌呀。”现在,她住进了村里的“老年之家”。“大伙儿聚在一起,热闹得很。午饭只掏一元钱,就有尕面片和炒菜,合口味,吃得舒坦,过得踏实!”
年,省委省政府继续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织牢加密民生保障网,不断刷新着全省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幸福”源自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体现,更是人民群众的共同企盼和愿望。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年,全省民生事项直指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在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中,“幸福”的感觉,源自我省一项项惠民政策相继出台,源自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
开展各类就业援助活动,做好高校毕业生、去产能分流职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军转安置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全面启动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高中攻坚计划,扩大公办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国内大学“团队式”帮扶我省本科高校实现全覆盖;建成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深入实施“健康青海计划”,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大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逐步提高医保和养老金标准,统筹推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益慈善、优抚安置,加强残疾康复服务,构建养老、敬老、孝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逐步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启动新的三年棚改计划,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推进“菜篮子”工程,抓好市场价格检查执法,确保价格平稳运行;部署开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加快解决民生难题、早日补齐民生短板,既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省委省政府工作的重点。一张张拉长的“民生清单”,让新青海建设聚力前行,这种力量,磅礴而大气。
“幸福”源自持续改善民生
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唐乃亥乡有一名叫马海军的孩子,家里四口人,聋哑的父亲无劳动能力,年迈的爷爷又患有腿疾,所有的重担落在了妈妈身上。家里生活拮据,马海军不得已辍学打工。乡镇领导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耐心劝解、宣讲政策法规,年4月,马海军又重新背上书包,回到了他就读的学校。
这是我省扎实推进控辍保学工作的一个缩影。
年,我省新建、改扩建72所幼儿园,对1万名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给予补助;新建、改扩建80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3所普通高中学校,为12所普通高中学校配备教学设备,助力20所职业院校打造特色优势专业。
完成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8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万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次;继续将5.59万贫困人口纳入生态公益管护岗位,确保年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继续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5%;为个乡镇、村、社区、寺院配备(更新)健身器材。
为8万城乡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新建、改扩建15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50个农村老年之家,打造西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国家级试点地区;实施3.05万套城镇棚户区改造及2万户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实施6万户农牧民危旧房改造项目。
实现12个贫困县摘帽、个贫困村退出、15万贫困人口脱贫;完成18.7万农村妇女“两癌”筛查,救助名城乡特困“两癌”患者;为2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实施16个“美丽城镇”和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省重点旅游景区新建(改造)高标准旅游厕所座……
一笔笔“真金白银”、一个个不断提升的数字,代表的不仅是成就,更是省委省政府持续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是老百姓的日子从活得有保障向活得更滋润的跨越,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了更实实在在的踏实感和幸福感。
民生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站在新的起点上,我省将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在青海大地的城乡山水间写出更大的“福”字!
作者:李欣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