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青海新闻网
2022/10/2 来源:不详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对于牧民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说这话的人叫本加,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黄清村的村委会主任。虽然年龄不大,但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先进个人”“致富能手”。可是,对于黄清村的村民来说,本加更是一位关心他们冷暖的贴心人。
那是年的一天,本加像往常一样拿着工作笔记本挨家挨户了解情况,走到三社的切贝家附近的时候,看见她家房屋简陋,一个年幼的孩子坐在门槛上,手里握着一块干馍馍。其实,这家原本是村上的富裕户,一家老小的日子和和美美。后来,因为家人两次生病住院先后花费近30万元,不得已变卖了家里的牛羊。缺少收入来源后,生活渐渐拮据起来。如今,由于年轻力壮的当家人前两年因车祸去世,留下的三口人全是女人。切贝年迈,孙女不到三岁,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切贝女儿一人肩上。因要照顾家庭,不能外出打工,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仅靠几亩草山的补助款维持。
眼前的一切让本加十分感慨。作为村里先富起来的牧民,本加决心帮助切贝一家。第二天,他从自己的银行卡里取出元送到切贝手中。后来,在申请到危房改造的项目后,他又自掏2.1万元为这一家人修建了45平方米的房子,解决了她们的住房问题。
七社的索南多旦是个命途多舛的孩子,母亲生下他不久便去世了,父亲两年前也因车祸遇难。由于没人操心,8岁的他一直没有上户口,上学就医都非常困难。知道这个情况后,本加跑前跑后解决了索南多旦的户口问题,并积极衔接镇政府和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补助。同时资助他上了兴海县民族完全小学,假期将他接到自己家里和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视如己出。
对于本加来说,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背后的原因,离不开他的“苦出身”。
“我小时候家里困难,兄弟姐妹9人,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为了生活,本加没少吃苦。年,通过成立合作社,家里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看到合作社的运转步入正轨,他又积极鼓励村上的贫困户加入进来一同发展。
“我是从年到合作社打工的,主要是放牧、挤牛奶,一年下来,能拿到1多元的工资。”提起这份工作,57岁的哇来十分满意。
三社的娘来今年44岁。五年前,妻子嫌家庭贫穷抛下他和3岁的女儿远走他乡。从此,娘来精神颓废,整日以酒为伴,家庭状况越来越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本加决定帮助他走出生活的阴影,可连着好几年帮助他创业皆以失败告终。后来,本加又送了他8头牦牛,并自掏2.5万元交了自筹款帮他盖起了项目房。本加的坚持感化了娘来,也激发了他的脱贫斗志,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本加的帮扶,娘来不仅脱贫摘帽,还成为村里比较富裕的牧民。前段时间他结婚,本加还帮他置办了一些新娘的首饰。
“上周一娘来突然病了,我把医院。现在做了手术正在休养。”本加说,医院时,他给娘来留了2万元现金,让他先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