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民俗文化村幸福的笑声潇湘晨报
2022/9/2 来源:不详白癜风公益献礼 http://pf.39.net/bdfyy/bdfyc/171121/5863544.html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10月下旬,记者走进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兴赛公路北侧的安多民俗文化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漂亮宽敞的足球场,正对面是一栋全民健身中心大楼,位于两侧的产品展销中心、商业作坊、综合型大楼等各种相应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从高处远眺,村内的居民住房整齐划一,独门独院,极具当地文化特色。
同行的兴海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梁宗孝向我们介绍,安多民俗文化村占地约公顷,是一个由江苏参与援建的易地扶贫搬迁村,全村目前居住着户共多位村民,他们全部于年就已经实现了脱贫摘帽,现如今过上了比蜜还甜的幸福日子。
梁宗孝说:“如今,这里的多户居民们,都分散在兴海县7个乡镇的48个村落。记得以前,村民们住的是帐篷,稍好一些的则是土木结构房子,住房安全根本没有保障。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之前他们也很难享受到各种社会公共资源,医院都要好几天,打个水要几个小时,除了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以外,整个家庭很难发展起来。”
为了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让贫困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兴海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通过整合各类资源、筹措各项资金,于年开始,打造了“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其中江苏援建资金为万元。
跟随梁宗孝,我们来到村里的其中一户人家。走进杨宗泰家,环顾四周,院子中央停着一辆崭新的电动三轮车,院落被他的妻子打理得井井有条。杨宗泰家的阳台用玻璃封了顶,走进屋子就能感觉到太阳照耀下所带来的暖意。
“你们看,现在我居住的房子一共80平方米,足足有四个房间。”杨宗泰一边介绍,一边喜不自胜。
杨宗泰说:“没搬来以前,我们一家五口居住在一个仅有40平方米的毛坯房里,由于缺技术、缺劳力,家里只靠几头牛为生,自从年实施精准扶贫后,我们一家被评为贫困户。记得那时,政府的工作人员来到每家每户进行动员,为我们宣传政策,一方面告诉我们兴海县地处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核心区,生态环境脆弱,我们搬迁可以保护环境,有利于当地生态恢复;另一方面,搬下山之后,我们可以享受到便利的交通,看病更加方便,孩子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年我们搬到了这里,家里的房子由江苏援建出资了6万元,我们没掏一分钱。不仅如此,党和政府想得如此周到,相应的配套设施也相当完善。而且政府的工作人员还为我安排了生态管护员的工作,每个月有1元的工资收入。村里每年还发放多元的生态补贴,同时我还贷款买了40多头牛承包给别人,这又是一笔收入。”经过年短短的一年,杨宗泰就完成了脱贫目标,还被评为了“脱贫光荣户”,村里还奖励了他一辆电动三轮车。年,他们全家的工资性收入达到了元,他们一家迈向小康的步履更加坚实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采访快结束时,杨宗泰拿着两张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给我们看,他说一张是他儿子学挖掘机获得的技能证书,另一张是自己学厨师获得的技能证书。他说,如今,党的政策越来越好,自己更要加把劲,撸起袖子加油干,不等不靠奔小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