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传播党的声音的特殊园丁青海日报
2025/1/15 来源:不详杨秀才让深入基层宣讲党的政策。本报记者洪玉杰摄照理,在落笔写杨秀才让这样一个在兴海草原因宣讲党的声音而家喻户晓的老师的开头,笔者不应跳过他那些辉煌的成就。他是年“海南州十大杰出青年”,第15届“青海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宣部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然而,比起这些,杨秀才让在各个场合那种带有亲和力的神情给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尤其是宣讲时,他的笑容总是和善真诚地挂在微弯的眼角和上扬的嘴角上,额头饱满,眼睛发出睿智的光芒,那声情并茂的情形,让人在看到他的第一眼就像见到故友一般亲切。杨秀才让,中等身材,淳朴中流露着睿智从容。择一处幽僻静雅的角落,沿着杨秀才让坦诚豪爽的话语,我们倾听了这位传播党的声音的“特殊园丁”的故事。(一)杨秀才让的故事则应从他从事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民族中学的一名教师说起。作为土生土长的兴海人,杨秀才让从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事藏文和政治两门学科的教学。基层教学,是一部内涵十分丰富的教科书,使杨秀才让较早懂得了生活的辛酸与知识的分量。尤其是面对当时贫困的现状,改变贫困、改变思想、改变人生这样的理想,在他心灵中渐渐地生根发芽。年,杨秀才让调任到县委政法委工作。因为基层社会治理的迫切和宣讲党的政策的需要,由公检法司干部、党校老师、卸任老干部、老党员和普通群众等组成“百姓宣讲团”也在同年成立,杨秀才让时任副团长一职。“加入百姓宣讲团,完全是个人喜好。”按照杨秀才让的理解,因为当过老师,喜欢将自己的想法表述给对方,尤其是面对一张稿子念到底,一张面孔板到底,刻板说教的味儿浓得不能再浓的大概念空道理,杨秀才让更愿意用大白话去跟基层群众交流。都说,讲大道如“烹小鲜”,既保证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又兼顾宣讲解读的灵活性和生动性。为了能让老百姓接受自己的宣讲方式,杨秀才让私底下没少琢磨,对着镜子训练仪态,缠着家里人练嘴皮,因为不是特别会用电脑,闲暇时间全用来学习。“你饿了,我给你一条鱼好,还是教你打渔好?要想脱贫就得靠自己努力学门手艺!”杨秀才让简单幽默的语言、生动活泼的事例,让每一次的宣讲时农牧民群众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台上很累,台下瞌睡”的现象一去不返,在一次又一次的宣讲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成效显著的理论宣讲新模式。(二)平均海拔米的赛宗大地,天很蓝,地很广阔,吹来的风很冷、很干。在1.2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6万余名农牧民群众,许多村社距县城公里左右的路程,但由于山大沟深、气候恶劣、交通不便,往返一趟有时需要2天以上的时间。每年的3月是宣讲政策的集中月,今年更是特殊,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时期,当大家都还沉浸在新春的喜悦时,杨秀才让跟“老搭档”,县委政法委杨巴受邀去兴海县南部的中铁乡豆后塘村去宣讲中央1号文件。当县文化局的越野车声嘶力竭地爬过一道又一道的坎,杨秀才让才注意到这辆车的“破旧不堪”。也难怪,自“百姓宣讲团”成立开始,每次下乡宣讲都要用到车,而跟宣讲关系最密切的县文化局成为了用车的不二之选。车子的钥匙启动口裂开成一道口子,钥匙不是铁的,代替的是一块打磨得光滑的硬塑料,仪表盘已经凹凸不平了,挂挡的挡杆上的皮子已经破得不能再破了,车漆上留下这很多道痕,问及原因是因为吹起的沙子打掉的。车子出现险情,目光所及之处尽是荒凉的情形如排山倒海一样压来,杨秀才让除了自我安慰,咬牙坚持下去成了自己唯一能选择的道路。到达豆后塘村后,杨秀才让开始用通俗的语言来阐释理论和政策,让理论宣讲更加生动入心。同时他还深入重点村社开展宣讲工作,一村一社的调查研究,一家一户的走访交谈。“选择宣讲团,就相当于放弃了舒适,比起把农牧民放在心上,啥困难都不能阻挡。”杨秀才让结合理论政策法规宣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力所能及地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年当选“百姓宣讲团”团长一职,老百姓见到他都亲切地称他为“杨教授”,他宣讲的足迹遍布兴海县每一个乡镇和村社,宣讲交流活动超过余场次。不仅如此,针对基层宣讲资料缺乏、农牧民群众文化水平低的实际,杨秀才让充分发挥自身双语优势,组织编纂和翻译了《兴海县村、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矫正转化实用读本》《民族团结宣讲通俗读本》《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读本》《农牧区实用法规百问》等一系列宣讲资料。(三)当大千世界在移星换斗般变化,社会心态和观念如潮水般更迭时,总有这样一些人,依旧秉持着那种执着、创新和不断追求的精神,每个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他从平凡中脱颖而出的经历所触动,被他为一个梦想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所激励。杨秀才让就是这样。在每次宣讲前,他总是认真学习宣讲内容,广泛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努力吃透宣讲内容的实质精髓,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宣讲设计,并反复斟酌一些内容细节,直至达到全面、正确、准确。他还经常和同事们一起讨论、研究宣讲要点和方法,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向年轻的同事传经,力求宣讲工作尽善尽美。在村里的党员活动室里、在广场上、在草原上,百姓宣讲团带来的课程里,没有文件里的条条框框,没有理论政策中的概括精炼,民族团结、生态保护、精准扶贫这些词语在杨秀才让嘴里都变成牧民能够听得懂的事儿。每次宣讲完成,杨秀才让都会同听众认真开展有问有答的互动式宣讲活动,围绕大家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