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百年党史荣光谱写海南发展征程青海日

2023/7/26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http://ask.bdfyy999.com/

尕玛羊曲黄河特大桥。海南藏族自治州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百年风雨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排除千难万险,通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教育人、激励人、启迪人,能够让我们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谱写海南藏族自治州更加灿烂辉煌的现代化征程新篇章。

迎来新生:

海南州历史上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

新中国成立前,海南州地区仍然处于十分封闭落后的封建社会阶段。政治上,由马步芳统治集团和宗教上层联合统治,毫无政治权利和地位可言。经济上,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束缚和马氏家族的剥削,广大农牧民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宁后迅速向青海各地进军,海南州地区很快获得和平解放,共和、贵德、同德、兴海等县迅速建立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新生的人民政权执行党中央“在民族地区工作要慎重稳进”的方针,开展剿匪肃特、稳定社会秩序、进行土地改革,认真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帮助少数民族恢复和发展生产,开展民族贸易和免费医疗等,使海南州各民族初步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年至年,海南地区先后建立了同德、共和、兴海等3个县一级的藏族自治区。年12月6日,海南州藏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召开,选出了由43人组成的政府委员会和正、副主席,海南藏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成为海南州历史上最值得铭记的重要历史时刻。

在迅速建立和不断巩固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过程中,海南州地区党的组织与党员队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年9月前,海南州境内无共产党员和党组织。年,海南州地区落实“积极慎重,逐步发展,逐步巩固”的方针,建立基层党组织,开始在党政机关干部中发展党员,当年吸收新党员4名。年开始在农业区、小块农业区群众中个别发展党员。年重点在机关少数民族干部和农业区、小块农业区群众中发展党员。年,选择共和县切吉、多日德,同德县曲哇,贵南县日安秀麻,兴海县拉日德5个部落试办建立党支部。至年底,全州农业区、小块农业区、牧业区和机关分别有党员名、名、69名和名,农业区有31个乡建立了支部,牧业区在7个试办建党的部落中建立了支部。

年至年间,是海南州地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阶段。这一时期,海南州地区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农牧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其中:农业区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牧业区的互助合作化运动贯彻“慎重稳进”方针和“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主牧工两利”“大力扶助贫苦牧民发展生产”政策,通过协商办法进行民主革命,经历了试办和巩固两个阶段。对手工业和私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在全州范围内有区别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海南州的确立。

回顾海南州地区解放至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七年历程,可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在党的领导下,海南州从一个带有奴隶制残余的封建社会一举跃入社会主义新社会,农牧业生产迅速恢复,交通运输逐步改善,商业贸易繁荣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快速进步。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光辉照耀下,开创了民族关系的新纪元。这一动人心魄的解放和新生历史昭示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海南州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没有早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和英勇奋斗,就没有海南州社会主义事业的铿锵起步。

曲折探索:

海南州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阶段

年至年间,是海南州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早期探索阶段,也是海南州党的发展历史中成绩与失误并存的艰辛探索阶段。

党的八大召开后,海南州地区开展了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整党建党等,使全州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采取各项措施,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阶级觉悟得到提高,走合作化的信心更加坚定,巩固和壮大了合作社组织。在整党建党工作中,密切结合生产进行建党和整党,通过建党和整党来促进生产。至年底,全州机关干部中有党员名,占干部总数的30.12%;牧业区建立了5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名,占牧民人口的0.76%。在面对—年间的多种灾害时,各地积极开展生产防旱和生产救灾工作,全州80%以上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了增收,极大地鼓舞了集体农民的劳动热情,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年起,党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进行全面调整。海南州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委精神,开始检查和纠正“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以来工作中“左”的错误,相继开展了整风整社、国民经济调整、整风整纪、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精工简政、甄别干部等工作,在农牧业生产上普遍推行“三包一奖”和“小段包工”责任制,初步扭转了工农牧业生产连年下降的局面。至年,全州工农业总产值达.08万元,比年增长52.24%,牲畜存栏.89万头(只),增长37.27%,粮食总产.15吨,增长65.15%。这些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努力拼搏的结果。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海南州在左的思想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场全国性动乱之中,对全州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但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努力下,战备建设、农牧业学大寨等工作仍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州各地先后掀起了三次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广大群众以“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精神,开展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全州修造条田、梯田、治河造田9.6万亩,改良盐碱地公顷。特别是年以后,龙羊峡电站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始兴建,一批以畜产品为原料的地方工业建成投产,部分经济领域的生产活动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年,全州工农业总产值为.14万元,比年增长87.96%。年以前,贵德县河阴公社大史家大队一直是个缺粮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行科学种田,迅速改变了落后面貌,被誉为“青海高原大寨花”,成为全省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之一。

回顾海南州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探索历程,是“良莠共存、白璧有瑕”。虽然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但也取得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各族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依然没有变,改变国家贫穷面貌的决心和愿望愈加坚定迫切,社会主义事业在海南州的发展持续前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历史昭示我们: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坦途,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时刻准备付出艰苦、艰巨的努力。

改革奋进:

海南州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起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全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海南州各级党组织在这伟大变革的转折时期,坚决拥护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把全州党员和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20世纪80年代,海南州各地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集中精力抓经济工作,稳步推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通过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全州各项工作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年,全州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8万元,为年的5倍,年均递增4.1%。全州各类牲畜总数达到.8万头,总产值.88万元,分别比年增长1.68倍和3.06倍。

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春潮激荡神州,海南州及时确立“改革开放、强化牧农、开发资源、振兴海南州”指导思想,根据不同阶段农牧区发展要求,循序渐进地推进农牧区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在农牧业方面,组织实施以“四配套”为重点的草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畜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在工业方面,对企业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革和战略性调整,建立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民营、个体工业为补充的地方工业体系。同时,积极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这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进入新世纪后,海南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青海等涉藏州县经济社会发展两大机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谋发展,走出了一条欠发达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全州上下全力稳增长、保生态、惠民生、促稳定,减免农牧业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批惠农惠民开始实施,交通、通信、能源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并陆续竣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首次实现“双百亿”突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元,分别是年的86倍和46倍。全州上下呈现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南州改革奋进的历程,可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在党的领导下,海南州各族人民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使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成就昭示我们: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越是环境复杂,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续写华章:

海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迈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新征程。十二五期间,全州围绕“两市三带四区”发展布局,大力实施“农牧稳州、工业强州、生态立州、旅游富州、科教兴州、开放活州、和谐安州”七大战略,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各项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三五期间,海南州加快推进“五位一体”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全州上下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在改革开放中以变促进,在化解风险中以进固稳,在迎接挑战中以稳应变,已基本形成具有青藏高原优势特色的支柱产业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生态建设保护和民生保障体系,综合经济实力、社会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振奋的历史性成就,在发展的美丽画卷中精心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前,在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海南州围绕打造三江源区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桥头堡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农牧业“三大经济带”和“五大示范园”、工业“四大园区”,以及贵德旅游综合示范区、龙羊峡休闲度假旅游区和环湖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开启具有海南优势的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如今踏入“十四五”,主动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青海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创建“五个示范省”、培育“四种经济形态”战略部署为契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泛共和盆地绿色发展增长极为根本目的,以建设海南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重要载体,全力打造“四区三样板”,不断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

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海南州沿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的方向,谱写了从封闭、贫穷、落后走向开放、富裕、文明的宏伟篇章,70余年走过了人类一般社会发展进程几百年的路子,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的人间奇迹,并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展现更加自信豪迈和广阔灿烂的光辉前景。

(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稿指导中共海南藏族自治州委党史研究室供稿本报记者雷欣钰整理)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5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