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蕃互访原因的解读

2023/1/19 来源:不详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m.360xh.com/xinwen/3260/66346.html

前言

通过《资治通鉴》“仍请婚”的记载,可以推测贞观八年至九年吐蕃到唐朝请婚至少两次。第一次是贞观八年十一月,“吐蕃……并遣使朝贡”。第二次是贞观九年()十二月,“吐蕃……并遣使来朝贡方物”。

《旧唐书》《册府元龟》明确表明吐蕃遣使请婚的原因,是听到西突厥以及自己近邻吐谷浑准备迎娶唐朝公主。《资治通鉴》虽未记载吐蕃请婚的原因,但表明唐朝派遣使者冯德遐前往抚慰吐蕃的目的,是因为已经走上兼并之路的吐蕃变得日益强大。

再结合《旧唐书》所载,可以进一步推论冯德遐前往慰抚吐蕃的目的,就是因为吐蕃兼并邻国羊同以及羌族等政权。问题是唐朝、吐蕃哪一方首先主动派遣使者?前引《资治通鉴》不言吐蕃请婚的原因,而且是对请婚时间所做的总结概括,可以不作考虑。

《旧唐书·吐蕃传上》开头所言“贞观八年,其赞普弃宗弄赞始遣使朝贡”,同样是对贞观八年吐蕃赞普弃宗弄赞遣使朝贡的总结性记载,后文“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往抚慰之”云云,则清楚地表明唐太宗派遣冯德遐出使在前,吐蕃紧随冯德遐出使唐朝在后。

作为研究唐史重要资料的《册府元龟》,同样表明唐太宗是在弃宗弄赞嗣位之际派遣使者冯德遐前往,而且弃宗弄赞是在见到冯德遐后才听说西突厥、吐谷浑准备迎娶唐公主的信息,于是才派遣使者随冯德遐入唐。

反过来说,吐蕃赞普能够听说西突厥、吐谷浑准备迎娶唐公主的信息,是冯德遐到达吐蕃后传播的结果。总之,根据《旧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文献记载,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唐太宗派遣冯德遐千里迢迢出使吐蕃,除了因为吐蕃的强大需要抚慰外,还有着告之西突厥、吐谷浑准备迎娶唐公主的因素;吐蕃接连向唐朝请婚的原因,是因为唐朝答应了西突厥、吐谷浑请婚。

不过,似乎有以下几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为何已经灭掉东突厥的唐朝还要首先主动地出使吐蕃加以抚慰?既然是唐朝主动地诱使吐蕃请婚,为何还要一再地拒绝,直至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才入嫁吐蕃?这又与日益强大的吐蕃存在着什么样的必然联系?

吐蕃从贞观八年开始请婚直至十五年才如愿以偿,难道是因为唐朝将其他公主嫁给西突厥、吐谷浑?这一系列问题与贞观十二年()松州之役存在着什么样的前后联系?欲解开这些扑朔迷离之事,就要先理清贞观八年十一月至十五年春正月唐蕃双方的军事行动,以及隐藏在这些军事行动背后各自的战略意图。

武德元年()以来,唐朝先后灭掉薛举、李轨政权,迅速将其势力从关中平原越过陇山伸展至河西走廊,从而以丝绸之路为中心构建了一条隔绝南北民族联系的东西走向的战略交通线。

贞观三年()以来,随着东突厥灭亡,这条交通线以北的大漠南北为唐朝所有,唯有此线以南紧邻唐朝从陇山至今甘肃、新疆交界的东西狭长的广袤区域为吐谷浑王国所有。这对效法汉武帝欲通过河西走廊直达今帕米尔高原实行西进战略的唐太宗而言,显然是不可容忍的。

所以,灭掉对抗唐朝的吐谷浑伏允可汗、扶植亲唐的吐谷浑新可汗政权,就成为唐朝实行西进战略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与唐朝消灭吐谷浑伏允可汗政权、实施西进拓边战略同时进行的是吐蕃的北上战略,

在贞观八年十一月弃宗弄赞派遣使者随冯德遐来到长安之前,吐蕃已渐次征服了唐古拉山以南的孙波、今四川甘孜与西藏昌都等大部分康区及青海南部,逼近贞观四年至五年(—)间设置在今四川若尔盖县、红原县、阿坝县、松潘县与青海兴海县与都兰县境内的羁縻州。

贞观五年以来,由于唐朝积极地准备大规模讨伐吐谷浑的工作,所以这段时期面对吐蕃的兼并扩张还没有给予应有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