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田间牧场说丰收
2022/8/15 来源:不详——写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9月22日,农历八月初四,我们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金秋的海南大地,处处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从黄河谷地到金色草原,从无垠田野到广袤牧场,处处都能看到丰收的盛大场景。
特色农业助力农民增收
贵德县农作物种植及蔬菜瓜果占据着海南州“半壁江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下,贵德县在青海省较早迈入丰收季。
新街乡的长白葱、红笋,尕让乡二连村的“贵德辣椒”、“贵德长把梨”……金秋时节,走进各地蔬菜大棚、农家院落,村民们正忙着铲菜、摘果、装车运输,一派忙碌的景象。
在新街回族乡藏盖村,乡长马林圃不仅是长白葱的“推销员”,还是种植长白葱的“专家”。“长白葱抗寒性极强,日照长度不影响其生长,而且产量高、口感好,不必专门人工培土,所以适应大面积栽培。”马乡长介绍说,目前新街乡种植长白葱已实现机械化,且长白葱长势越来越好,亩产达到公斤。
马乡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公斤3元计算,村里80%的种植户每户有10万元左右的净收入。
眼下,新街乡蔬菜丰收季节虽已过,但行走在田地里,时常还能看到忙碌的村民。年,新街乡通过调整农牧产业结构,引进大户种植露天蔬菜,而陈贵平通过在种植大户的地里种植学习,逐渐掌握了一些种植蔬菜的技术。 年5月,陈贵平从乡亲们手中流转土地亩,种植了红笋,试种竟然十分成功。“我们新街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适合红笋生长,一年可以种两茬,达到一定的生长期就可以销售,预计年底收入能达到30万元。”陈贵平说。
青稞生育期短、耐寒性强、种植简单,在高原上已经有年种植历史。在贵南县,青稞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农作物和第一大优势经济作物,全县种植面积近1.74万公顷以上,年产量达6.48万吨,商品率达70%以上。
走进茫曲镇加土乎村的王永顺家庭农场大院内,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青稞加工、打包及运输。王永顺曾是村里的贫困户,“那会没有(贫困户)建档立卡,我就会种地,只能从土地里找出路。”王永顺讲述道,那时候家里只有几亩口粮地,种的是土品种,一年到头剩不下什么。
王永顺以自家五亩青稞田起步,用村上担保的贷款流转了数百亩耕地试种“昆仑号”青稞新品种。短短几年,他成立了村上第一个青稞加工作坊。
从青稞种植起家,逐渐发展成集种植、仓储和销售的“王老板”。乡上的干部介绍说,他们家已经拥有了一支完整有力的收储、销售队伍,并建立了一个联系省内外的购销网络,他的青稞除了供青海省内,还销往四川、西藏、甘肃。
从年开始,在政府的指导下,王永顺的家庭农场走上了“农户+合作社+仓储基地”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先富起来的王永顺圆了自己青稞梦的同时也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共同致富。
年,我州建立青稞良种繁育基地3万亩,成立枸杞、冷水鱼两大产业协会,推动有机枸杞等七大特色加工业加快发展,龙羊峡成功入围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落实资金9亿元,实施菜篮子、高标准农田、大宗油料基地等一批重点农牧业基础设施项目。全州粮食增产近万公斤,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47.4%、43.2%。
农牧产业结构调整拓宽群众致富路
共和县黑马河乡的石福林,在旅游旺季将自己的家布置成了家庭宾馆,按照一个床位60元的标准,每天会有元的收入。这位以放牧为生的牧民,重新规划了自己的新生活:“等旅游旺季一过去,我就打算盖个二层小楼当旅社,让在外地学厨师的儿子回家来干餐饮。”
随着青海湖景区旅游热和周边赛事活动的不断兴起,旅游产业逐步成为助推海南州共和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这些年,共和县以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效能,带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同德县,有着优质的牧场资源。同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松生满谈到同德的牧草业发展,信心满满:去年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召开了首届同德牧场草业发展大会,同德牧场草业协会也相继成立,旨在立足本地以服务全省草地生态保护和建设为宗旨。
眼下,同德县4个牧业乡镇51个村,全部组建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牧业村全覆盖,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带动农牧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提高农牧业生产技术,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推动了以牧草良种为核心的多产业发展。
九月的兴海草原,天空疏朗,云朵洁白。清冽的空气中,成群漫步的牛羊,显得闲适和悠然。
位于兴海县温泉乡高原型藏羊种羊场成立于年,是青海省藏系羊本品种选育基地之一,也是海南州高原型藏系羊本品种选育基地,已累计组建25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及家庭牧场,成为藏羊选育核心点,藏羊良种存栏数达只,通过良种补贴项目已向省内调运良种种畜只。“种羊场利用畜种优势资源,通过三到五年的综合选育,力争做到‘县有选育中心,乡有选育基地,村有选育核心群’,确保全县高原型藏系羊品质优良化、纯种化,提升良种化水平,打造高原畜牧业特色品牌。”兴海县农牧和水利局局长扎西当周介绍。
“通过本品种选育,一只育成羊产肉量提高5公斤,产毛量提高0.35公斤,综合各项生产性能,每只羊多产生经济效益元左右。每只种公羊产生经济效益元,每年按只种公羊推广辐射,将产生效益万元。”算着这笔账,温泉乡乡长公保加很开心。
作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示范县之一的兴海县,近年不断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运用科学技术,逐步实现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和智慧畜牧业转型升级。
这些年,我州坚持走绿色生态路、打特色优质牌,坚定不移发展生态畜牧业,不断推动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牧民增收的“三赢”。通过打造“青海湖酸奶”“塔迈枸杞”“贵南黑藏羊”“老扎西牦牛肉”等一批绿色有机农畜品牌,呈现出全州特色产业稳定增长,区域品牌正在打响的良好发展态势。
来源:海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