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光明记援青干部兴海县中学校长梁
2022/8/11 来源:不详课余时间,梁永和同事们正在相互“切磋”。
课间,梁永给学生们讲题。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倘若不是去年就见过一面,很难把眼前这个人和江苏联系在一起。黝黑的皮肤,脸颊上还挂着两团“高原红”,鬓间的白发和眼角深深的纹路让人无法在他和“80”后之间画上等号。哪怕在海拔多米的兴海,急性子的他走路脚下生风,办公室、教学楼、操场、教室……我三步并作两步跟在后面,想听他多讲讲自己的故事,但很多时候,只能看到他匆忙的背影。
中午时分,运动会开幕式刚刚结束,一阵冰雹伴着大雨劈里啪啦地砸了下来。学生们慌乱地跑出校门,他在校门口指挥着跑出来的学生,脸上写满关切。
“没带伞吗?快上车!”
“小心,别滑倒!”
“同学,你跟我来,坐这个车!”
这就是那个在接到支教通知后,第一个报名参加,想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尽一份力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在援青期即将结束时,又愿意为兴海教育再留三年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克服重重困难、顶住层层压力,一心想让兴海县中学有所变化的人吗?
看着这个矗立在风雨中的背影,我眼前浮现出初次见面时的场景。
“我是兴海县中学的校长梁永,对了,我还有个藏族名字,多杰扎西。”
捧着一颗真心,愿把青春献给祖国
兴海县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县政府所在地子科滩镇海拔米。兴海县中学是全县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梁永现在还记得,年8月28日,他初到此地时的感受。“总觉得上不来气,难受。有一回走在路上,要不是身旁的同事及时拉我一把,差点就一头栽倒在路上。”
从他回忆此事时脸上露出的微笑不难发现,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虽然在意料之外,但丝毫没有动摇他的信念。毕竟,这不是他第一次踏上支教路。
年,作为徐州教育名师团中的一份子,梁永前往新疆支教。虽然时间不长,但淳朴好学的孩子们给远道而来的梁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家乡后,梁永暗下决心,倘若今后还有支教的机会,自己一定报名参加。
机会来了。
年6月,时任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王林中学副校长的梁永看到了教育局发出的支教通知,几乎没有多想就第一个报了名。
几天后,校长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桌面上放着梁永报名时交上去的简历。
“真要去支教?你再考虑考虑。在这儿你的平台更大!”面对自己的“左膀右臂”,校长苦口婆心。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梁永把从校长办公室拿回来的简历又托同事交了上去。
7月,教育局组织会议,梁永这才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地是青海。
青海?最后才知道消息的父母显然被这个消息震住了。
“太远了,不行!”
“难道你们想让我在家里窝一辈子?”
虽然心中有万般担忧,但看着儿子已经收拾好的行囊,老两口只能勉强同意。
怀着一腔赤诚,想让理想走得更远
兴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议德吉还记得初次看到梁永时的情形。“尕小伙言谈举止中透着一股实在。按我们的话来说,一看就是个实干家。”
谁说不是呢!副校长的担子压在肩头,梁永每天都在琢磨着如何才能为兴海县中学办几件实事。
“简单地说,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都存在不足,教学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与我们那边的学生有着较大差异。”
刚到学校梁永就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了解学校情况,召开座谈会、到班级听课……短短一个月内,就把学校的情况摸了个大概。通过开展说课、评课活动,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开展教学质量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力;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校的运转更加科学。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副校长的“第一把火”就先“送”给了他自己。
“早自习,学生还没到齐,梁校长就已经在班级里转悠了。自己承担教学任务不说,他担任的课上完了,还去听课、指导年轻教师;我们都要下班了,他还在办公室忙碌着……”一来二去,学校的老师们都发现,这个校长“很负责”。
“实干家”的名头渐渐传开了。年4月,在梁永援青期即将结束的时候,负责全县人才工作的议德吉把梁永请到了办公室。
“对于兴海县来说,教育太重要了。我们需要您这样的人才,梁校,能不能再留三年?”性格豪爽的议德吉开门见山,可看着一脸疲惫的梁永,一时间百感交集。没等对方开口,她自己先红了眼眶。
没有太多的考虑。面对言辞恳切的议部长,梁永脑海中的问号一个接一个地浮现出来。
留三年能干什么?
能不能干好?
走的时候能为兴海教育留下什么?
晚上回到宿舍,他拨通了老领导的电话,想听听前辈的建议。从教师水平提升到开展教研活动,从学校现状到后期设想,一番酣畅淋漓的谈论后,梁永告诉自己,再留三年!
带着一份执著,定将使命记在心头
年9月份,兴海县中学发生了一件大事。所有年级的班级和老师都进行了调整,一举打破了之前班与班之间分数差距悬殊的局面。
“这并不是我一时心血来潮,乍一看,班与班之间存在差距很正常,可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老师之间缺少公平的竞争平台,成绩好的班都想带,成绩差的班不想带。新生入学,家长挤破脑袋想把孩子送到所谓的好班。当然,这样的调整也存在一些弊端,但利大于弊。”
经过一个假期的考虑,开学前一个礼拜,梁永召开会议,在征得学校老师同意后,按照成绩、性别对全校所有班级进行调整。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经过调整,全校九个年级中有七个年级的均分得到提高,有些科目甚至一下子提高了近10分。
一系列的改革随之而来。
抓考勤,对老师进行查岗,避免其经常外出;搞巡课,课堂气氛、学生反应都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依据;聚人心,汉字听写大会、古诗文诵读……一项项活动的开展,为日常教学增光添彩。
“所有的探索都必须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小步骤、小频率,一蹴而就要不得。”提起这一项项工作,梁永并没有滔滔不绝,反而在讲述过程中数次停顿,字斟句酌。
严谨如他,可身上带着一股豪气与无畏。
靠着一个信念,誓将初心坚持到底
今年是梁永参加工作的第20年。年,第一次走上讲台的他,面对台下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愣是紧张到汗流浃背。如今,走上讲台,紧张感早已不复存在,但对于这份职业的敬畏和热爱,20年来从未改变。
在被任命为校长后,梁永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工作压力,质疑、责备、讽刺……各种声音一股脑儿的向他袭来,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短短几个月,体重骤减13公斤。回到家后,看着又瘦又黑的梁永,妻子葛敏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不少人都觉得难以理解,我大老远到这里来究竟图什么?明明可以回家,再留三年,这是为什么?说实话,有时候我自己都会怀疑,这么做到底对不对。晚上躺在床上,整晚整晚睡不着,想自己为什么要留下来。可第二天一大早走进校门,又开始给自己打气:要么不留,留就干好,必须干好!”
不是没有争执。面对出言不逊的来访者,梁永一拍桌子,厉色道:为学校考虑,不为自己,问心无愧;
不是没有后悔。面对谣言,起初梁永还会开口解释,到了后来,谣言不攻自破;
不是没有愧疚。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妻子一个人忙里忙外,实在挺不住了,也只能在电话那头掉眼泪;
不是没有选择。去年年初,山西一所私立学校请他去当校长,面对高薪,梁永不为所动。
“人活着,总得干几件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觉得没白活一遭。”提起自己的目标,梁永经过一番思索,严肃地说:“要让兴海县中学成为学生满意、家长认可、领导放心、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学校。”
泰戈尔曾说,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梁永说,他很喜欢这段话。